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官员的流氓腔,和尚的生意经

 

 

少林寺门票之争,近乎是一笔烂账。涉事双方,少林寺与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,都不值得同情。相形之下,少林寺好像弱势一方,实则其沦落至此,纯属咎由自取。今日中国,佛门不再清净,和尚满口生意经,无论山间野庙,还是名刹古寺,概莫能外。这其中,少林寺自是翘楚,它要生存,须得融入世俗,毋庸苛责,然而过度商业化,却使寺院沦为会所,方丈化身CEO。这就要说到释永信。我的这位老乡,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僧人,却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商人,这一评价,还可以用在郭敬明身上,抛开本行,在商言商,他们都堪称奇才。正是在释永信的苦心经营之下,少林寺迅速壮大,同时陷入了无尽的争议,永信其人,更被视为佛门沦丧的标志人物,饱受讥嘲。

佛门沦丧,权门更加不堪。以寺庙为中心,将方圆十里圈成景区,成立旅游公司、景区管委会,借机大肆揽财,正是地方政府的拿手好戏。门票收入,大头归政府,小头归寺庙,以少林寺为例,景区门票100元,它们仅得30元。当账目出现纠纷,嵩管委的官员尚且振振有词:“少林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?少林寺都是出家人,能花多少钱?他们接受那么多布施,什么时候被审计过?”这便是俗称的流氓腔,出自官爷之口,十分驾轻就熟,毫不令人惊诧。

此等流氓腔,我曾见识一次。吾乡与时俱进,大兴土木,邻家老人的房子被拆迁,关于赔偿数额,与镇政府讨价还价,相持不下,一位副镇长遂拍案而起,怒斥道:“你个老棺材瓢子,都快闭眼了,要这么多钱干什么?”可怜那位老人,差点被气得心脏病发作。

对此纠纷,有人评价:“假和尚遇到真流氓”,“骗钱的遇到抢钱的”,“不要脸的遇到更不要脸的”……这一比,高下立判。和尚谈生意,终究还是跨界;官员耍流氓,有时正属本色。既然耍起了流氓,便无道理可讲。少林寺去打官司,诉诸法律,毋宁输在了先手。

二者所争在门票分配。门票的性质,决定了这场冲突,毫无公义可言。“协议”“维权”云云,只是脆弱的虎皮,掩藏不了分食不均的实质。对此,与其归结为佛门与权门之争,还不如说是官商之争,更见根底。与我们熟知的官商之争一样,官人与阔人抢夺鱼肉,然而百姓就是鱼肉;其纷争原本关乎公众利益,然而最该出场的公众却被关在了门外。

因此,论及少林寺与嵩管委之争,有一关键问题不容忽略:不是门票该怎么瓜分,而是该不该收门票。论法理,论佛理,门票这玩意,都不当存在。官府耍流氓,不必浪费口舌;和尚谈生意,尚可说道一二。禅语云:“拆了门槛便无内无外”,释永信在佛门周旋数十年,当知此理,拆除门槛,取消门票,一应纷扰,涣若冰消。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的故事,释永信更不会陌生,而今,少林寺盆满钵满,已经够壮了,大和尚大腹便便,已经够肥了,舍去门票收入,不过九牛拔一毛,丝毫无损于金身,反而印证了佛法,何况门票这块肉,原是出自芸芸众生,官爷吃得,和尚吃不得,倘将此肉从官爷嘴里夺出,回归百姓,正可见我佛慈悲。再者,不谈道理谈生意,其实不难权衡,取消门票,少林寺的所失(钱财)远远小于所得(名声),须知对今日少林而言,最紧缺的不是钱物,恰恰便是名声。

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。

 

2014924

 

供《南方都市报》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