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当想象吞没了真相

 

 

所谓真相,一再与我们的想象背道而驰。

最初,真相是女子碰瓷。这位东北口音的中年妇女从骑车的老外身边经过,突然摔倒,老外好心扶她,却被诬为肇事者。且看极富现场感的新闻叙事:“外国小伙大惊失色,却被女子死死拖住”,“事故造成现场交通拥堵一个多小时,女子多次瘫软抽搐,坚称被外国小伙撞倒并让其负责,外国小伙被急哭”——这样的描述,令读者身临其境,不由不信——随后去医院,经检查,女子并未受伤,不过,直到老外赔偿了1800元“医药费”,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。

这是第一幕戏,正符合观众的期待。批判、讥嘲之声此起彼伏,有人评曰:今天,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,逼迫外国人签下不平等条约, 赔付1800元,创造这一历史的民族英雄,竟然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大妈!

仅隔一日,新闻急转直下,真相迅速变脸,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颠倒了过来:女子的确被老外撞倒;老外所驾驶的黑色摩托车并无牌照;老外闯红灯;老外肇事之后,还用僵硬的中文骂人;女子心脏不好,遭到撞击,心脏病发作;医院检查,认定女子紧急软组织损伤,脚腕和肩部疼痛……

读到这里,我们迷失的眼神不禁崩溃。这两则新闻,反差之大,竟令人怀疑,它们报道的不是同一事件。

且慢,剧情尚未落幕呢。媒体联系到了最早曝光此事的摄影者,此人称,当时确实发生了剐蹭事故,因车速较慢,伤势并不严重,故他判断老外“疑遭讹诈”。

起初,老外获得了舆论的普遍同情;随即,有些公众转向同情被撞伤的女子;现在,似乎双方都难逃其咎,我们该同情谁呢?这背后,还有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我们该相信谁?

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所面临的难题:有时,真相被遮蔽、禁锢,我们只能相信被赐予的谎言;有时,真相则过于庞大,犹如巨象,渺小的人类只能望见其中一条腿;有时,真相却陷入了迷茫,恍如都市的雾霾,公众的视线局限于十米之内(如我们所谈论的新闻)。后两种状况,决定了真相,就是你所能相信的事物。

这还不是最悲剧的情形。最大的悲剧,不是来自外在的限制,而是内在的限制。许多时候,真相就摆在那里,只要我们扭头,即可纵览全景。然而,我们就像那个被嘲笑的懒汉,不愿转动脑袋,而以一贯的眼光、一贯的印象、一贯的思维,去啃眼前的馅饼。此刻,我们所见的真相,只是我们所愿看见的真相,与最接近我们的胃口、身份、立场、意识形态的真相,甚至,那不是真相,而是我们的想象。

哪怕有充分的证据,证明老外存在过错,有些人还是愿意相信,并坚持传播,事故的真相系女子碰瓷,讹诈好心人。因为在他们眼中,国人大抵如此,国民性大抵如此,或者说,他们希望中国大抵如此,中国人大抵如此。设若不是这样,他们的批判如何立足,如何体现自己的道德感,如何展示冷若冰霜的高贵与悲悯呢?

倘是外国人,这般认知中国(如一些汉学家,所研究的中国,更多是其想象的中国),也许可以谅解。然而,我们歌于斯,哭于斯,却受制于惰性、偏见,以及一些无可名状的事物,让想象吞没了真相,甚至直接取而代之,这不仅导致想象的中国与真相的中国之分裂,还将导致我们渐渐隔膜、疏离于这个国家,使我们沦为了祖国的陌生人与局外人。

 

2013123

 

供《新快报》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