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选举就是一出戏。戏中人有多么快意,戏外人就可能有多么伤怀;戏中人有多么焦灼,戏外人就可能有多么欢悦。2012年,台湾大选,印证了前一句;香港选特首,则印证了后一句。参选的唐英年,本来极具人望,前不久却曝出其豪宅涉嫌违建,形象霎时一落千丈。选战的对手自然要落井下石,敦促唐英年退选;戏外人唯恐天下不乱,于是提议,请刘德华做特首。

这听起来像是玩笑。不过,玩笑已经开了近十年,时间和民意的沉淀,加剧了它的庄严与悲怆。自从2003年刘德华在电影《金鸡2》当中扮演特首以来,就不断有人呼吁他去竞选特首,同时被呼吁的明星还包括梁朝伟、周星驰、黎明等。2011年底,香港社交网站进行特首候选人提名,刘德华得票32%,独占榜首,随后是香港第一才子、政论家陶杰(28%)与富豪李嘉诚(23%)。

对此,一向有自知之明的刘德华笑言,他还是愿意做演员。他曾说:“我想问,若我成为特首,当我被人骂时,那些推举我的人还是否撑我?谁不想当特首?但我好清楚,若真正涉及政治时会变成怎样局面。我选择做民望高的小市民好了。”

演员与政治家之间,并无不可逾越的天堑。演员可以从政,政治家可以是演员(这不是鼓励他们去拍电影,而是说,在举世瞩目的镜头之前,优秀的政治家大都善于表演,善于一哭倾城,再哭倾国,三哭倾倒了全世界)。前一点,罗纳德·里根和阿诺·施瓦辛格皆是绝佳注脚。作为演员,相比施瓦辛格的光华夺目,里根充其量只是二流,不过他的政治才干早在他干演员这一行的时候就表现出来,他当过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。担任美国总统那八年,他最辉煌的政绩莫过于加速了冷战的终结,这为他赢来了无上的荣光,不管是他所属的共和党,还是对手民主党,都对他爱戴、赞誉有加,他离任之时,支持率达到了63%,是继富兰克林·罗斯福1945年去世以来的最高纪录。当然我们不能否认,里根的巨大成功,除了才具(窃以为里根的才具虽优于小布什和奥巴马,却逊色于比尔·克林顿),更多取决于时势与运气。但是他足以成为一个从演艺界转战政治场的伟大案例,供刘德华们高山仰止。

至于后一点,正如尼克松所言:“政治就是演戏。”尤其是在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,政治家的夸张表演,实在无足为怪。只是他们要晓得,政治是正业,表演是副业,万万不可以表演为己任,将政治生涯演成了一幕贫乏的喜剧。政治家太入戏,失去的是权力,犹如民众太入戏,失去的是自由。

话说回来,演员从政,最大的问题,并不在其出身——政坛之上,英雄不问出处;而在程序:里根与施瓦辛格们,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了加州州长与美国总统的宝座。质言之,不是后面的职位,而是“如何”,构成了这一道难题的关节点。只要程序合法,没有选票作弊,没有特权干涉,不要说刘德华当香港特首,他去当国务院总理,我们都不能说“不”——我们哪有资格说“不”呢。

廉价的激情与口水,大多用来争论刘德华能不能当特首,他当特首后香港的政局会不会比曾荫权治下更好,却忘了最致命的一点,他如何能够当上特首。哪怕民意调查,他的得票率高达32%,然而香港特首选举,并非如台湾那样普选,而近乎是代议制,由代表社会各界的选委一人一票。民众的支持率,未必能转化为选委的投票。

香港特首选举的最大症结正在于此,不是谁来当特首,而是如何选特首。说白了,就是选举机制的建构问题。那么多呼吁刘德华当特首的言论,我觉得最尖锐、最切中时病的一句,来自香港美女作家深雪女士:“一人一票!刘德华做特首!”没有前一句作为支撑,后一句就是一钱不值的废话。

其实这不单是香港选举所陷入的误区,许多中国人的选举观,古往今来,都一直突破不了这个谬误的漩涡。《礼记》说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”,“选贤与能”四字,呈现了中国特色的选举观念,重点在结果(贤人、能人),而遗忘了过程(怎么选),更遗忘了选举的主语:谁来选,是民众一人一票,还是皇帝一人一票。如你所知,有一亿民众,却只有一个皇帝,最终必然生出那悲剧的一幕:一票顶一亿票。

 

供《中国经营报》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