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不好,就伤不起
中国2011年度汉字,落在了“控”头上;年度词语,则为“伤不起”。我对后者并无异议,至于前者,我原预测是一个“限”字。转念一想,“控”与“限”,单从字义上讲,差异其实不大。媒体分析,今年的“控”,乃是承接去年的“涨”,以及前些年的“炒”,重在经济。我却以为,作为年度汉字,“控”之所指,早已逾越了经济的边界,而与“限”、“禁”等一起,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,重重围困了文化、政治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如你所见,在2011年,与“控”相关的词语,除了经济政策与文件屡屡提及的“调控”,还有一个“稳控”,不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与梦中。“稳控”被发扬光大的一次,当在2011年11月16日,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。车祸发生后,当事人曝光了一张关于死亡人员名单的表格,每一个死者,都在“备注”一栏,对应两名“稳控人员”(死者的名字系打印,“稳控人员”的名字则系手写,以后者对口控制前者的苦心,溢出了单薄的纸面)。相比生命的早夭,严阵以待的“稳控”,更令人触目惊心,更令人不寒而栗。有一个戏谑的说法叫“死者情绪基本稳定”,有一个常常被写入新闻的说法叫“死者家属情绪基本稳定”,“稳控”的对象,便是后者。可惜这些死者的亲人,经历丧亲之痛,却不能痛不欲生,连“情绪不稳”的权利,都被稳定所压倒。
调控也好,稳控也罢,其目标都是稳定。今日中国,基于对“稳定压倒一切”、维稳的政绩化与产业化的激烈批评与反弹,稳定渐渐被妖魔化。事实上,没有哪个国人希望天下大乱,希望中国步入利比亚这样的仓皇乱局。宁为太平犬,不为乱世人,古往今来,这是最普遍的心态。我们并不反对,而是十分渴求稳定。问题在于,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哪一种稳定。以房地产业为例,政府出手,调控,限购,房价有所下跌,楼市就稳若磐石了吗?泡沫还是泡沫,虚火还是虚火,致命的症结,并未被救治一分,鳞次栉比的高堂广厦,看上去却暮气沉沉,像一座华美的古墓。这是稳定,还是休克呢?更为可怕的是,这种权力压迫之下的稳定,予我的感觉,像是山雨袭来之前的那一阵沉闷,死亡的刀锋划过你的脖颈之前的那一阵令人窒息的死寂。
还是那句话,稳定不是问题,哪一种稳定,如何稳定,才是问题。政府的“控”、“限”、“禁”,并非毫无意义,只是,一旦用力过猛,就把这仅有的一点意义打碎了。12月14日,“控”当选为2011年度汉字;12月15日,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针对电影内容的禁令,比起2002年2月施行的《电影管理条例》,则从10项增至13项。这“十三禁”,正可为“控”的注脚。
电影内容,当然要“控”。有些国家的“控”,是建立电影分级制度,一个NC-17级,便将17岁以下的观众“控”出了荧屏之外。中国的“控”,则是一刀切,不管你是17岁还是71岁,一刀下去,斩草除根——观众如草,电影才是根。举例来讲,电影世界,有恐怖电影一说,在电影分级制度之下,它可能被划入限制级,17岁以下的观众,必须有父母或监护陪伴,才能观看;在中国,则不必这么麻烦,一条不得“渲染恐怖”的禁令,足以令所有的恐怖电影绝迹于江湖。打个三俗的比方,管理电影,犹如治理性欲,电影分级制度的对策是疏导,到了什么样的年纪,才允许你寻找什么样的性伴侣;中国的“十三禁”,恰似那风情的一刀,割去了电影人的命根子。这就是中国式的“控”,简称“一刀流”。
不出意外的话,接下来数年,“控”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战术,正如稳定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。这对治理者与治理对象双方而言,都是一场艰巨的考验。请允许我继续以三俗为例,“控”犹如御女,不仅要看自身的战力,还要看对方的需求,以及双方的默契。战力不足,容易早泄;需求太强,容易精竭;最怕毫无默契,却偏偏挑战高难度,一不小心,便折断了尘根。亲爱的中国,你伤不起。
供《新快报之意见周刊》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