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【《深圳特区报》的一个访谈,此系原稿。】

 

 

记者:屌丝是自嘲,土豪更像是他嘲。一段时间以来,土豪为何会成为流行语?

 

答:这可以归结于国人对富人的态度。自古以来,中国便有嘲讽富贵的传统。对富的嘲讽,可分两种,一是嘲讽为富不仁,二是嘲讽为富不雅。所谓为富不雅,即虽然富甲一方,却粗鄙无文,这种人,以前谓之暴发户,现在就是土豪。其实不管它叫什么,对其的嘲讽从未断绝。看看现在的段子,被编排最多的人,除了官员,大概便数土豪了。

土豪风靡一时,有其社会土壤。大多富人,其财富与修养都难成正比,他们发家致富往往与文化无关,而关乎家世、权力、暴力等。发财之后,更不知修身克己,反而烧钱、炫富,继续展示其粗鄙的一面。财富与粗鄙合谋,滋生了一个物种:富二代。

土豪横行,充分暴露了富人的作风,与这个社会对他们的观感。

 

记者: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。嘲笑和嫉妒、土气与华丽交织,人们厌恶土豪,但在日益艰难的社会阶梯上,跟土豪做朋友,拉关系,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捷径。每个热词的诞生和流行,都隐喻着一种微妙的社会心态,人们对土豪的嘲笑、嫉妒、羡慕,多种情感交织的背后,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或者说社会现实?

 

答:还是要论及对财富的态度。仇富一说,源远流长。这自然不可取,然而必须要问,为什么会有仇富情结呢。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,在于一些人的致富之道,不是依赖暴力的威慑,就是依赖强权的眷顾,他们所赚的几乎每一分钱,都写满了不公。当资本积累与社会公正背道而驰,若不引起民众的仇恨才怪呢。

更大的问题在于,人们一面仇视、嘲讽土豪,一面却艳羡、向往土豪,正如一面仇富,一面却奢望逆袭,幻想自己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。这是一种被扭曲的仇恨,它不仅恨对方,更恨自己不能成其为对方。就像一些人天天骂公务员,仅仅因为其自身不是公务员,骂归骂,他们还是会去参加公务员考试。

表面上看,这是人心的分裂,实质上则是社会的分裂。仇富者的心理有问题,最根本的问题则出在财富本身。

 

记者:土豪的本质是富而不贵。土豪形象的蜕变,关键是要追求精神的高贵,文明有礼,回馈社会,而非陷入财富的空洞中难以自拔。那么,土豪要怎样才能富得像个人样?

 

答:也许我们需要定义,什么是“人样”:像王石那样,还是像柳传志那样,像潘石屹那样,还是像任志强那样?“人样”的主语,不是“样”,而是“人”。土豪首先要是一个人。这里的人,我理解为公民。

在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革命年代,土豪哪有人样呢,他们好像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在仇富的社会,在杀富济贫的民粹主义空间,土豪哪有人样呢,他们生存于浓烈的怒火与恨意当中,形象早已被歪曲、丑化。

土豪欲有人样,则在于以公民的标尺丈量自己。一方面,安分守己,奉公守法,另一方面,当自己的合法财产和权利受到破坏,敢于挺身而出,孤军奋战,争自己的合法权益,就是争公义。

土豪的人样,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修养,还取决于一个畸形的社会什么时候才能转型为一个正常的社会。

 

记者:近日,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“Tuhao”一词做了一档节目,而年初,“大妈”的汉语拼音“Dama”也登上了《华尔街日报》,被称为“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”。中文热词以单词形式被收录进主流英文辞典和报刊,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一种表现吗?

 

答:这个问题可分作两块。如“Tuhao”、“Dama”等中文词语为BBC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国际媒体所关注,正可见中文和中国的世界地位日趋加重,语言与社会、政治,是一种互动关系,社会、政治造就了语言,语言反过来可以改写社会、政治的走向,语言的兴盛,往往便是文化与政治的兴盛。

不过,我们还是要注意,世界聚焦中国,聚焦的哪个中国,BBC、《华尔街日报》关注中文词语,关注的是哪些词语。这么一问,显然不容乐观。当世界对中国的印象,停留在土豪这样的词语之上,以此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变迁,可知中国的影像是何其不堪。

当“Tuhao”、“Dama”这样的词语被国际化,国人需要深省,这到底是文化的崛起呢,还是文化的衰败?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