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从胡适与蒋介石的一张合影说起

 

胡适与蒋介石有一张著名的合影,摄于1958年4月10日。查曹伯言、季维龙编著《胡适年谱》,当天上午九点,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,在南港中研院考古馆楼上发表演说,称这一职位,自朱家骅卸任以来,蒋介石请他出山,他正在病中,曾数次恳辞,后念及中研院工作者都是老朋友,深感义不容辞云云。随后,他请前来主持就职仪式的蒋介石致辞。查《蒋介石年谱》,蒋介石的讲话内容主要为发扬民族伦理道德,复兴中华历史文化等。仪式结束,二人合影。

照片之上,胡适与蒋介石并肩而坐。蒋正襟危坐,仪容严整,身体向胡适一侧微倾;胡却翘起二郎腿,谈笑风生,意气自若。这充分体现了二人的人格与性格之差异。蒋介石中年豹变,此后一贯以庄敬自律,从精神到举止,莫不合于礼法,他参与公务的照片,几乎都是正颜厉色,不苟言笑。胡适恰恰相反,他的照片,我收藏近百张,其青年时期,偏于严肃,眼中的焦灼与迷惘像阴霾一样挥之不去;中年以后,不论在何种场合,与何人合影,大都神态从容,襟怀洒落,从他脸上,你可以读出什么叫清雅,什么叫坦荡,这不仅缘于年龄和阅历的增进,更缘于修为和思想的通达。

胡适与蒋介石这张合影,流布甚广。如你所见,它常被拿来与周其凤和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对比,以胡适的端正,暗讽周其凤的卑屈,进而批判北大——胡、周都曾担任北大校长——的堕落。这些批判能否成立呢,纵使结论无误,其批判的逻辑能否自洽?以一人而废一事,正如以一人的面相、行止而废一人,不免以偏概全。

胡适与周其凤,确有差距。除了造物的不公(胡适是美男子,周其凤如土行孙),我以为最大的差距,并不在他们与权力者的关系(若论关系,胡适与国民党当局之亲近,岂是周其凤所能比),而在他们的人格。这不是要刻意贬损周其凤,然而我们必须承认,不论是基于个人还是时代的因素,都注定了他不可能像胡适那样拥有健全的人格。这种人格,保证了胡适与任何权力者合影,都可以一脸坦然、淡定。

胡适并不孤单。他的学生傅斯年,在蒋介石面前,比他还要霸气,不仅平起平坐,高翘二郎腿,还嘴叼烟斗,说话指手画脚,当时满朝文武都在两旁肃立,无人敢坐。

这能说明什么呢:胡适一身傲骨,不向权力者屈身?蒋介石胸襟博大,尊重知识人?无论哪个答案,显然都抬举了一张照片的历史重量。拿胡适来讲,他的性情,其实并不以傲骨见长,他留给后世的人格遗产,当是自由、理性、宽容与坚忍,也许可以加上“独立”——这与傲骨接近,不过还是不能等同。

在我看来,胡适与蒋介石并肩而坐,言笑自如,只不过在表明:这是两个正常人。就像奥巴马,可以弯腰九十度,让参观白宫的小男孩抚摸他的脑袋,这能说明小朋友勇敢么,或者奥巴马谦恭?美国人会觉得,世间事本该如此,何必过度美化。

我们不能因为跪惯了,见到一个人直立行走,便高呼英雄,他只是常人而已。胡适与蒋介石的这张合影,当作如是观。

今人研究民国史,常有陈义过高之误,而失去了一颗平常心。须知民国的月亮,并不比今日更圆。民国有自由、开放的一面,同样有专制、混乱的一面。胡适在蒋介石面前,谠论侃侃,直言无讳,这是事实;雷震案前后,他对蒋介石的委曲求全,被唐德刚斥为“懦弱的本性……毕露无遗”、“百无一用之可怜”,这何尝不是事实呢。

若你一定要赞颂胡适的傲骨,却不该以这张合影为例,倒是在合影之前,蒋介石致辞,勉励中研院担负起“复兴民族文化”、“反共抗俄”、“复国建国”之艰巨任务,胡适上台回应,两度直指其错误,强调中研院应该“为学术而学术”,对此,蒋介石气愤至极,甚至当晚无法入眠,他写日记道,这是他“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”、胡适“真是一狂人”。论证胡适的傲骨,这一幕无疑更具说服力——尽管恪守学术本位,只是知识分子的本分,他们挺拔的脊梁,本该有这一块骨头。

 

2013年6月23日

 

供《廉政瞭望》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