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店家为什么恐慌?
  
  
  满城尽是卷帘门。这荒诞一幕,渐渐从沈阳蔓延开来。
  据《齐鲁晚报》(8月13日)报道,从7月底开始,济南市黄台装饰材料市场数百家店铺,一听“有人来检查了”,如闻警报,便纷纷拉下卷帘门。最近一次集体关门歇业,是8月9日上午。至于检查的内容,这些店家却语焉不详。他们的信息源全是“听说”:“听说是五个部门联合执法。”“听说有板材店被查了,还因为产品达不到环保标准被罚了钱。”他们的心理更耐人寻味:“进店检查总归不是好事,既然别人关门了,自己就跟风。”
  事实上,当地工商局称,这只是一次常规的市场抽样调查,并未涉及执法和处罚。店家表现如惊弓之鸟,在官方看来,大概是心虚——“有的店家进货渠道不规范,产品达不到环保要求”——的印证。
  一两家不合规范,三五家心虚,实属常态。如果这大小四百多家一同如此,这一心理危机的根源,就未必出在店家身上,极有可能是市场与制度的土壤发生了病变。因为,一颗种子长坏了,也许是种子的原因;一千颗种子都长坏了,八成是土壤的原因。
  发人深省的是“听说”,是传言或者说谣言,造成了黄台装饰材料市场的集体停业。店家为什么会相信“听说”,为什么不愿打电话求证一下呢,这只需举手之劳?对“听说”的盲信,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,正可说明,他们的生存语境,公义与真相早已绝迹,混乱与恐慌无处不在。他们甚至无须追究“听说”的具体内容,“听说”所滋生的恐惧感,足以使上百家卷闸门齐声落地。
  1933年3月4日,富兰克林•罗斯福说:“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——一种莫名其妙、丧失理智的、毫无根据的恐惧,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。”此言常被引用,不过其本意当是激励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人民。用于今日中国,则取其反义。恐惧本身,单是恐惧的形式,且不论其内容,就能摧毁店铺和人心。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店家可能不知这些成语的出处与内涵,他们慌乱的关门动作,却清晰诠释了比成语更具冲击力的恐惧感。
  我不认为这是在危言耸听。从沈阳到济南,哪怕导致“满城尽是卷帘门”之盛况的尽是“不实传言”,所谓“整治”、“重罚”、“卖牙签都要办森林采伐证”等,都是无中生有、居心叵测的谣诼,我们仍要追问:为什么传言会成其为传言,正如为什么恐惧本身会令人恐惧;为什么店家宁可误信传言,而不用法律、不用对执法者的信任去戳穿传言的泡沫?
  比盲信传言更可怕的是对真相的绝望。就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而言,不合规范的店家选择了逃避,合乎规范的店家为什么一起逃之夭夭呢?抛开所谓“跟风”之说,深究其中原由:当执法者的行为,让守法者都避之唯恐不及,那么这执法的品质,执法者予人的印象,恐怕都大成问题。执法者与违法者之间,可以玩猫捉老鼠的游戏;如今,连守法者见到执法者,却如老鼠见到猫。逼守法者为鼠,猫还不该反思吗?
  恐慌如病毒,肆虐于店家的心头。然而,这不能怪店家的心理防护不够强悍,而是病毒凶猛,病源疯狂。那么如何杀毒呢?杀毒软件,自然是法治。杀毒的第一步,则是格式化,不是对店家格式化,而是对执法者格式化,他们急需刷新自身的形象,重建与民众的信任。法律若不被信任,则形同虚设;执法者若不被信任,法律则流于一纸具文,最终,被恶化的法治非但不能杀毒,反而将加速病毒的传播。
  
  供《东方早报》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羽戈

羽戈

370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不自由撰稿人,退步青年。撰有《从黄昏起飞》(花城出版社,2008)、《穿越午夜之门——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》(花城出版社,2009)、《百年孤影》(东方出版社,2010)、《酒罢问君三语》(宁波出版社,2012)、《少年游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4)、《岂有文章觉天下》(华夏出版社,2014)、《帝王学的迷津:杨度与近代中国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,2016)、《鹅城人物志》(广西师大出版社,2016)等。

文章